WC的那些事 2

人类社会进步了吗,从Financial Times一则不相干的评论来看,似乎是的,经济进步了,龌龊改善了:

印度18%的城市居民每天在露天场所排便,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

改善是明显的:露天龌龊改进为关起小门的龌龊,但是似乎不够彻底 -- 应了那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者更粗俗一点:狗改不了吃屎,某些君子改不了龌龊的拉屎方式。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一个都不宽恕。我学不来鲁迅先生,就权且宽容一下诸龌龊君子罢,替他们找找客观的借口。WC的设计建造者们要竖起耳朵听清楚,甚至要撅起屁股挨打罢。

坑还是马桶,这是个问题?在自己家里,没有任何问题;在公众场合,问题就大了。大部分国人可不想借马桶圈为媒介与他人在排泄问题上有肌肤之亲罢?况且在客流量比较大的小门的背后往往贴着“梅毒”“淋病”之类的标语(落款往往为某某诊所医院)。我在外住店,每逢排泄此人生要事,也必定是舍近求远,弃桶求坑。非鄙人独有如此癖好,一打听,身边与吾心有戚戚者甚众。但人生的现实是,诸位生在吾中华上国的土鳖公共WC设计师们,常常钟爱源自西方的马桶,这样一部分洁身自好的君子,抬高身位,踏蹲在马桶上方便也就情有可原了。

手动是个问题。冲水和洗手,如果是手动装置,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 间接的肌肤之亲是逃不掉的啊。举洗手为例,手动开装置时没有问题,因为本来就不干净;但是用洗干净的手再去关,问题就来了。也难怪某些君子来时匆匆,去时就不冲了;同理,那些手动洗手装置,水哗哗的流也有点说的过去罢。每思至此,每逢此境,我就恨不得痛打这些WC设计者八十大板;科技先进之所,何不用自动感应装置?建造预算拮据之所,何不用脚踏装置?

对于人生排泄之大事,尤其是在吾五千年历史之文明礼仪上邦,兹事体大,绝不可马虎,绝不可放弃任何细节。我曾如厕于一新装修写字楼茅房(承建商“澳华装饰”),愤愤然欲打设计者六百四十大板:关上小门,发觉茅坑位置不对,向前头抵小门,遂后退;忽闻“扑通”声,同时秽水溅股,原来茅坑下水口径太大且为虹吸积水式......心中暗骂草泥马,低头瞥见茅坑制造商“SSWW”。祸兮福之所倚,逢此惨境,徒增智慧;下次如厕时,我灵机一动,转身45度,既不抵小门,又不闻“扑通”声,亦不辱文明礼仪之大义。

上述种种是怪现状,吾尝百思不得解决之道。忽一日想起大洋彼岸智者Warren Buffett之名言:

We eat our own cooking.

豁然开朗,与其痛打诸土鳖八十大板,不如让诸土鳖设计者在自己造的坑上方便一百次,We shit over our own making。


(全文完)

相关文章


 

0 评论: